练习课程 : 回收系统 复选框

4周前发布 367 00

管理和传递通过复选框选择的多条数据

收录时间:
2025-09-12
招生信息

课程内容梳理与讲述

大家好,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这节内容丰富的课程。这节课的核心主题是:​利用复选框实现后端数据的管理与操作

老师通过实际编码演示,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:

1. 遇到的问题:数据的诡异丢失

老师最初使用一种自己构建的数据结构(他称为t表)来存储复选框选中的数据。他的逻辑是:每次勾选一个复选框,就将对应的数据项(主键和值)以累加的方式插入到这个t表中。

  • •​现象​:他发现数据存储出现了问题。预期是勾选两个项,表里就应该有两个记录。但实际情况是,有时第二个记录好像把第一个覆盖了,或者直接丢失了,导致最终表里只有一项。他反复检查了存储值的代码逻辑,一步步打印变量值,确认在存入的瞬间数据是正确的(12345对应得上),但不知为何在后续的传递或存储过程中出了问题。
  • •​他的排查​:他高度怀疑是某个变量作用域或引用的问题,但一时没能想明白根本原因。这个过程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开发者调试复杂问题的场景。

2. 解决方案:利用新引擎的强大特性

在苦苦思索之际,老师想到了引擎(新三端)可能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。他检查并更新到了最新的引擎版本(提到了2024年9月5日的版本)。

  • •​新特性​:新引擎提供了内置的 ​Set(键值对集合)​​ 功能。这个功能可以让他直接通过变量名(Key)来存储和获取值(Value),而无需自己手动去维护一个表结构并处理其中的坑。
  • •​实施​:他立刻改用新方法:
    • •​存储​:使用 Set方法,直接传入一个变量名(例如“回收”)和要存储的值。
    • •​获取​:使用 Get方法,传入同样的变量名,就能取回之前存储的完整数据。
    • •这个过程完全 bypass 了他之前自己管理t表时遇到的疑难杂症,代码变得非常简洁和可靠。

3. 最终实现的功能逻辑

在解决了数据存储的核心难题后,功能逻辑就变得清晰了:

  1. 1.用户在界面上勾选多个复选框。
  2. 2.勾选时,后端通过新的 Set方法,将选中项的唯一标识(如主键)安全地存储在一个集合中。
  3. 3.当用户点击“回收”按钮时,程序从 Set中取出所有已存储的标识。
  4. 4.根据这些标识,程序就能精确知道需要回收哪些项目,然后执行相应的回收逻辑(如数据库更新等)。

4. 课程总结与作业

老师强调了今天课程的重点和难点:

  • •​重点​:并不是实现“回收”功能本身,而是如何可靠地管理和传递通过复选框选择的多条数据。这是后端处理前端集合操作的一个关键点。
  • •​难点​:就在于自己实现存储逻辑时遇到的那个“数据丢失”问题,以及如何利用工具(新引擎特性)来优雅地解决它。
  • •​作业​:要求大家根据课上所讲,补全整个功能流程,即添加一个“回收”按钮,并实现其后端逻辑,根据存储的复选框数据执行回收操作。

老师还预告,下一节课将讲解如何用前端的方式来实现相同功能,并暗示那会比后端方式简单很多。

数据统计

相关导航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