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节课主要讲解并实践了如何在一个MVC(Model-View-Controller)架构下,完成一个游戏内功能(以“勋章合成”为例)从触发到最终界面展示和交互的全过程。
具体内容与知识点包括:
- 功能触发与流程启动:
- 通过一个点击事件作为整个功能的入口。
- 点击后,程序会首先返回并处理相关的数据表。
- MVC架构的实践:
- Controller (控制器): 点击事件充当了控制器的角色,它接收用户输入,协调后续流程。
- Model (模型): 通过调用其他文件(模块)来建立功能和数据模型,处理核心逻辑(如勋章合成、宝石调用等)。
- View (视图): 负责将结果以UI界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(如合成界面、勋章属性等)。
- 界面(UI)的创建与调试:
- 界面初始化: 通过代码动态创建UI元素(如背景、标题、按钮等)。
- 布局与定位: 重点调试了UI元素的位置(通过反复调整X/Y坐标,如
减个30
,减个50
),使其显示在屏幕合适的位置。 - 样式定制: 调整了UI的视觉风格,包括字体大小、颜色(如使用
color 254
来区分不同状态或元素),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。 - 动态内容填充: 界面中显示的文本字段是通过从数据源获取并动态填充的,增加了灵活性。
- 程序员的核心工作流:编码 -> 测试 -> 调试:
- 错误排查: 课程中遇到了典型的开发问题,例如:
- 脚本错误: 因变量名(如
title
)问题导致的报错。 - 逻辑错误: 代码编写后未保存,导致修改未生效。
- 问题定位与解决: 通过查看错误信息、检查代码、保存文件、重新测试等一系列步骤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- 功能验证:
- 确认了核心功能运行正常,例如“调用宝石成功”、“新增合成”逻辑正确、界面能够正常触发和显示。
总结:
这节课是一节非常典型的应用开发实践课。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,而是带着学生完整地实现了一个功能模块,重点涵盖了MVC的设计思想、前端UI的创建与精细调整,以及作为程序员必不可少的调试和问题解决能力。你通过这个案例,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功能是如何从一行代码开始,逐步构建和完善起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