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核心内容总结
时间:00:00 – 28:54
主题:循环嵌套与九九乘法表脚本实现
一、课程重点概览
- 循环嵌套的核心逻辑(01:21 – 08:52)
- 外层循环:控制乘法表的行数(1~9)。
- 内层循环:控制每行的列数(1~当前行数)。
- 关键点:内层循环需在外层循环的每次迭代中重新初始化,否则会导致逻辑错误。
- 坐标与显示控制(09:44 – 13:27)
- 乘法结果计算:通过四则运算实现(如
P0 * P1
)。 - 坐标动态调整:
- X轴:每次内层循环递增固定值(如20像素)。
- Y轴:外层循环每次递增固定值(如10像素)。
- 问题调试:坐标未正确递增会导致内容重叠(需反复测试调整)。
- 两种循环写法对比(17:48 – 22:34)
- 嵌套循环法(讲师写法):
- 结构清晰,分两层循环(外层1~9,内层1~当前行)。
- 耗时略高但易维护。
- 单循环计数法(刚子老师写法):
- 通过单循环45次(1+2+…+9=45)实现,需复杂条件判断。
- 耗时更低但逻辑更绕。
- 性能与调试(24:15 – 27:27)
- 耗时监控:循环次数过多时需关注脚本耗时(如1亿次循环需优化)。
- 调试技巧:
- 分步打印变量值(如
P0
、P1
)。 - 使用
go to
跳转时注意避免死循环。
二、关键代码片段解析
- 嵌套循环初始化(04:04 – 06:35)
MOV 循环1, 0 WHILE 循环1 < 9 MOV 循环2, 0 WHILE 循环2 <= 循环1 INC 循环2 // 显示逻辑 END INC 循环1 END
- 坐标动态计算(10:44 – 13:08)
X坐标 = 50 + (循环1 * 20) Y坐标 = 50 + (循环2 * 10)
三、总结与建议
- 核心掌握:
- 理解循环嵌套的层级关系和初始化时机。
- 掌握动态坐标计算的数学逻辑。
- 避坑指南:
- 避免坐标未递增导致的显示重叠。
- 传世脚本中
go to
跳转需明确循环终止条件(如固定次数)。
- 后续学习:
- 结合CSV读取实现更复杂逻辑(如下节课内容)。
- 尝试优化循环耗时(如分批次处理)。
注:课程中多次强调的调试方法(如分步打印变量)是解决循环问题的关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