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节课核心内容阐述
这节课主要深入讲解了游戏服务器(特别是新三端架构)中“跨服功能”的实现原理、关键要点和一个实践练习。
一、 核心机制:本服与跨服的双向通信
讲师重点解释了本服(玩家所在的原服务器)和跨服(一个所有服务器玩家可以共同进入的特殊服务器)之间如何相互通知和触发操作。
- 本服 -> 跨服 (QF)
- 动作:从本服主动发送指令,让跨服去执行某个操作。
- 示例:指定跨服的某个系统(比如系统ID 23)触发一个事件,并可以传递参数。
- 跨服 -> 本服 (BF)
- 动作:从跨服主动发送指令,通知本服触发某个行为。
- 原理:这与“本服通知跨服”是同一回事,只是方向相反。讲师强调,这两种机制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,因此没有重复演示。
- 典型应用场景:讲师举了一个关键例子——“跨服击杀计数,本服记录和领取奖励”。
- 过程:玩家在跨服地图击杀怪物。击杀事件发生在跨服,但跨服会通知该玩家所属的本服:“你的某个玩家击杀了1只怪”。
- 结果:本服收到通知后,在本服服务器上为这个玩家增加一个计数变量(比如个人变量
A
)。这样,该玩家的击杀数据就安全地存储在了他自己的本服上。
二、 跨服功能的重点与优势
讲师指出,理解和运用跨服功能,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点:
- 变量的存储与同步:这是最重要的部分。要清楚哪些变量应该放在本服,哪些需要同步到跨服。课程中的实验表明,在新三端架构下,变量的同步(如个人变量)可能比想象中更简单和自动化。
- 目录结构:理解本服和跨服服务端各自的文件目录结构。
- 地图管理:理解跨服地图的配置和管理方式。
- 新三端的优势:讲师特别提到,新三端架构在实现跨服功能上比旧架构简单很多,无论是配置还是变量的处理都更加方便。
三、 实践练习建议
为了巩固知识,讲师布置了一个具体的练习项目:
- 项目名称:跨服击杀排行榜
- 功能描述:
- 跨服侧:玩家在跨服地图进行击杀,统计击杀数量。
- 本服侧:玩家回到自己的本服服务器后,可以查询自己在跨服的击杀排名,并领取相应的排行榜奖励。
- 练习目的:这个项目综合运用了“跨服通知本服”的机制以及变量的存储与读取,是一个典型的跨服功能应用,能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整个流程。
四、 课程结尾
讲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,验证了个人变量从本服到跨服的同步过程,并确认即使不在跨服端明确定义变量,数据也能正常传递,体现了新架构的便捷性。最后,讲师建议学习者去相关资源平台(如“盒子”)寻找案例进行模仿和练习,以熟练掌握跨服开发。
总结
总而言之,这节课是一堂关于游戏服务器跨服数据通信的实战课程,核心是让开发者理解本服与跨服如何协同工作,特别是如何通过双向触发机制来处理关键数据(如玩家进度),并利用新架构的优势简化开发。最终的练习项目“跨服击杀排行榜”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典型任务。